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经济、有效的手段,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。疫苗分为两类,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,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,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。那么,上小学必须打的疫苗有哪些呢?
根据《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(2021 年版)》,上小学必须打的疫苗包括卡介苗、乙肝疫苗、百白破疫苗、脊髓灰质炎疫苗、麻疹疫苗、乙脑疫苗、流脑疫苗等。这些疫苗可以预防结核病、乙型肝炎、百日咳、白喉、破伤风、脊髓灰质炎、麻疹、流行性乙型脑炎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。
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疫苗,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。卡介苗接种后,可使人体产生对结核菌的特异性免疫力,从而预防结核菌感染。卡介苗接种后,局部会出现红肿、化脓、结痂等反应,这是正常的免疫反应,一般不需要处理,只要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即可。如果局部反应严重,出现高热、溃疡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治疗。
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,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针,1 个月后接种第二针,6 个月后接种第三针。乙肝疫苗接种后,可使人体产生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力,从而预防乙肝病毒感染。乙肝疫苗接种后,局部可能会出现红肿、疼痛、发热等反应,一般不需要处理,只要多喝水、注意休息即可。如果局部反应严重,出现高热、红斑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治疗。
百白破疫苗是预防百日咳、白喉、破伤风的疫苗,一般在 3 个月、4 个月、5 个月、18 个月各接种一针。百白破疫苗接种后,可使人体产生对百日咳菌、白喉杆菌、破伤风杆菌的特异性免疫力,从而预防百日咳、白喉、破伤风。百白破疫苗接种后,局部可能会出现红肿、疼痛、发热等反应,一般不需要处理,只要多喝水、注意休息即可。如果局部反应严重,出现高热、红斑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治疗。
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,一般在 2 个月、3 个月、4 个月、4 周岁各接种一次。脊髓灰质炎疫苗有口服减毒活疫苗和注射灭活疫苗两种,口服减毒活疫苗一般在 2 个月、3 个月、4 个月各口服一次,4 周岁加强一次;注射灭活疫苗一般在 2 个月、3 个月、4 个月、18 个月各注射一次。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后,可使人体产生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力,从而预防脊髓灰质炎。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后,可能会出现发热、呕吐、腹泻等反应,一般不需要处理,只要多喝水、注意休息即可。如果反应严重,出现高热、抽搐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治疗。
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疫苗,一般在 8 个月、18 个月各接种一次。麻疹疫苗接种后,可使人体产生对麻疹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力,从而预防麻疹。麻疹疫苗接种后,可能会出现发热、皮疹等反应,一般不需要处理,只要多喝水、注意休息即可。如果反应严重,出现高热、咳嗽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治疗。
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疫苗,一般在 8 个月、2 周岁各接种一次。乙脑疫苗接种后,可使人体产生对乙脑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力,从而预防乙脑。乙脑疫苗接种后,局部可能会出现红肿、疼痛等反应,一般不需要处理,只要多喝水、注意休息即可。如果局部反应严重,出现高热、头痛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治疗。
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疫苗,一般在 6 个月、9 个月、3 周岁、6 周岁各接种一次。流脑疫苗有 A 群流脑多糖疫苗、A+C 群流脑多糖疫苗、A+C 群流脑结合疫苗等多种类型,不同类型的流脑疫苗接种程序和方法也不同。流脑疫苗接种后,可能会出现发热、头痛、呕吐等反应,一般不需要处理,只要多喝水、注意休息即可。如果反应严重,出现高热、抽搐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治疗。
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经济、有效的手段,上小学必须打的疫苗包括卡介苗、乙肝疫苗、百白破疫苗、脊髓灰质炎疫苗、麻疹疫苗、乙脑疫苗、流脑疫苗等。这些疫苗可以预防结核病、乙型肝炎、百日咳、白喉、破伤风、脊髓灰质炎、麻疹、流行性乙型脑炎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。家长应该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,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种疫苗,以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。同时,家长还应该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,增强孩子的体质和免疫力。如果孩子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,应该及时就医治疗。